当前位置:

【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君山生态“三名片”闪耀旅发大会 四方宾朋共赴自然之约

来源: 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竺芳梓 编辑:张佳玲 2025-05-26 11:02:53
—分享—

“老师快看!这只麋鹿的角像珊瑚一样漂亮!”5月25日上午,君山麋鹿苑内热闹非凡。君山小学的孩子们聚集在观景平台,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吃草的鹿群。带队老师讲解道:“这是一只雄鹿,它角上的分叉就像年轮,每多一个分叉就代表它又平安度过了一年。”孩子们围着他追问麋鹿的习性,远处一群麋鹿悠然踱步,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525200445.jpg

△洞庭湖麋鹿苑研学。晏涛 摄

5月25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拉开帷幕。作为本次旅发大会的重点观摩区,君山区以鸟语林、江豚科研救助基地、麋鹿苑三大生态项目惊艳亮相。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感受“洞庭明珠”的生态魅力。

鸟语林:候鸟天堂奏响生态协奏曲

微信图片_20250525201146_副本.jpg

△鸟语林。王鑫 摄

“以前这里是黑臭水塘,现在成了候鸟的‘五星级酒店’!”在鸟语林的望湖台上,讲解员指着对比图介绍。总投资3.25亿元改造的423.9亩生态空间里,池杉栈道“羽叶路”蜿蜒穿过160亩栖影湖,白鹭与斑嘴鸭在特意保留的“鸟类食堂”——十余亩不收割的研学稻田中嬉戏。现在这里有树木50多种,30000多棵;常年栖息着白鹭、环颈雉、丝光椋鸟等鸟类40多种、2万多只。青头潜鸭等候鸟摇身一变成为留鸟,就是最好的生态答卷。

微信图片_20250525201204_副本.jpg

△鸟语林。王鑫 摄

微信图片_20250525203038.jpg

△鸟语林丛林探险。王鑫 摄

鸟语林地处君山生态核心区,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定位,打造集鸟类观赏、研学体验、特色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是君山向大会展示文旅融合成果的“生态窗口”。

江豚湾:科技赋能守护“微笑天使”

图片

△江豚科研救助基地。王鑫 摄

“快看!它在对我们笑!”江豚科研救助基地的大荧幕前,研学团的学生们雀跃不已。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操作遥控器,机器人立刻传回救护网箱内的4K影像:“现在声呐信号稳定,说明两只江豚的适应情况良好。”基地54个高空摄像头和AI语音警示系统构成的“智慧渔政网”,让非法捕捞发现效率提升90%。而在长江七弓岭回水湾,通过无人机可见7头野生江豚逐浪——这个曾被砂石堆场占据的水域,如今丰水期能观测到40余头江豚。

图片

△江豚科研救助基地。王鑫 摄

江豚科研救助基地是集科研、救助、科普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助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双赢,为湖南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麋鹿苑:湿地“活化石”的重生之路

微信图片_20250525200421_副本.jpg

△洞庭湖麋鹿苑。晏涛 摄

“它过来啦!”游览车缓缓驶入麋鹿散养区,一头高大的雄鹿突然靠近,游客纷纷举起特制苜蓿饲料投喂。讲解员揭秘:“它们宽大的蹄子能轻松踏过沼泽,完美适应湿地采食环境,偶尔还会‘加餐’鱼类以补充蛋白质,是典型的‘湿地美食家’。”在数字科普馆,XR技术还原了1998年洪水时麋鹿重返洞庭湖的历史场景。197个摄像头、红外感应器、生物监测等科技设备正实时监测麋鹿的生活习性和身体变化。“从本土灭绝到种群复壮,麋鹿见证了中国生态复兴。”国际湿地保护联盟专家竖起大拇指。

微信图片_20250525200519.jpg

△洞庭湖麋鹿苑。晏涛 摄

微信图片_20250525201128.png

△洞庭湖麋鹿苑。王鑫 摄

洞庭湖麋鹿苑规划占地403亩,包括湿地科普区、麋鹿生活区、科普研学区、麋鹿救助区、野放适应区五大功能板块,创新打造“人、水、鹿”和谐共生的生态治理样板”,被业界誉为“长江湿地生命方舟”。

图片

△墙绘趣韵。王鑫 摄

暮色渐染洞庭,晚风轻抚芦苇。鸟语林的飞鸟市集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江豚湾的露营基地飘来悠扬的吉他声,麋鹿苑的研学少年们仍在屏幕前兴奋地观察夜晚的麋鹿。正如君山区委书记雷欣所言:“当人与自然在这里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生生不息的未来。”此刻,“洞庭生态明珠”君山正以最动人的光芒,向世界讲述着“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动答卷。

来源: 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竺芳梓

编辑:张佳玲

本文链接:http://www.jsqnews.com/content/646949/60/149891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君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