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晨光熹微。君山区许市镇供销社门前,几位农户早早赶来,一边查看宣传栏上最新的粮食收购价格,一边讨论着今年的晚稻收割情况。不远处,稻谷烘干厂里,一台台烘干机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仔细操作机器,烘干稻谷,为下一步加工销售做准备。
“现在供销社服务越来越周到,从买种子到卖粮食,从技术指导到保险办理,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一位前来咨询农技服务的农户笑着说道。这样热闹而有序的场景,在如今的许市供销社已成为常态。
作为岳阳市2025年唯一入选“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的示范创建点,这家乡镇供销社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正从传统的“一根针、一团线”便民小店,蜕变为“全链条、多功能”的为农服务综合体。

△许市镇供销社外部。晏涛 摄
从“有”到“优”的服务升级
“区社出资比例达到 71%,确保了我们在经营决策中的主导权服务方向不偏、初心不变。”君山区供销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周鹏介绍道。区供销社近年来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用于服务设施升级改造,以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走进许市供销社服务基地,农资供应区、农机服务区、农技咨询区划分有序,各类商品摆放整齐,价格公示清晰明了。供销社不仅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还配备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年作业能力达8000亩以上,服务范围覆盖全区各乡镇。
“以前买农资要跑县城,现在家门口什么都有,价格还公道。”正在选购水稻种子的种植户李大军说。为解决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许市供销社在全镇设立了2个为农服务基地,形成了一张辐射全镇的为农服务网络。
此外,区供销社还积极在各乡镇供销社开展绿色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淡季储备、旺季供应、集采集配等方式,年均销售化肥800余吨、种子1.32万斤、农药70余吨,保价保质地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服务优的农资产品,及时保障了农业生产需求。
同时,许市供销社正逐步推广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十代”模式,开展集中育秧、机抛机插、收割烘干、加工销售等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服务面积达1.4万亩,机插机抛率达69.4%,旋耕、统防统治机械作业基本全覆盖,粮食烘干服务为农民种粮增收超200元/吨,真正实现了从“有服务”到“优服务”的跨越。

△许市镇供销社内部。晏涛 摄
从“管”到“专”的人才蜕变
服务“三农”,关键在人,区供销社组织各基层供销社打破传统用人模式,组建了一支“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服务团队。
“我们不仅有经验丰富的管理骨干,还通过与顺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引入了专职农技员。”许市供销社黄顺介绍,这些农技员多数来自农业院校,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较为熟悉当地农情,能及时帮助农户解决农种上面的各种技术问题。
由此,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成立了。该中心主办承办大棚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实施“技术包村”机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分类施策指导农户做好稻谷播种、抛插秧及田间管理,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许市供销社去年累计开展农技服务培训8场,培训学员达480人次。“学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后,我家每亩农药成本降低了,产量反而增加了,产品质量都上来了。”学员王建国分享道。如今,这批学员已成为全镇的农技推广骨干。
这支扎根乡村的队伍,用专业和热情把农业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心坎上,成为了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许市镇双季稻单产提升技术示范牌。徐蕾摄
从“单腿跳”到“双轮驱动”的机制创新
从过去单一的农资销售,到如今构建起“生产+生活”双轮驱动的服务体系,许市供销社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从“单腿跳”到“协同跑”的转型升级,让农民既“种得好”更“过得好”。
在生产服务端,许市供销社打造了从产前农资供应、产中农机作业到产后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农资供应上以低于市场15%的价格为当地农户提供优质优价的农资产品,保障了农户的需求,让农户享受到了优惠。同时,通过整合土地流转,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实施集约化种植管理,实现了粮食增收约10%,提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生活服务端,供销社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除了传统的日用消费品供应,还拓展了农产品购销、快递收发、保险办理等便民业务,既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又丰富了村民的生活选择,真正实现了“服务不出镇,需求全满足”。
“以前卖粮要自己找车运到城里,卖家不稳定,现在供销社上门收购,方便得很。”正在交售油菜籽的种植户刘大姐笑道:“我们都信任供销社的牌子,方便又可靠!”
这种“双轮驱动”的创新机制,不仅让供销社实现了盈利运营,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为农服务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将这种模式向更多镇村延伸,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周鹏表示。
在区供销社的领导下,通过生产与生活服务的深度融合,全区各级基层供销社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做服务”、从“交易场”到“生活圈”的转型升级,为新时代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生动样本。

△供销社农用收割机正收割晚稻。徐蕾 摄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在许市镇,“供销社”已成为“放心”的代名词,从传统的“三尺柜台”到现在的综合服务平台,许市供销社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下一步,供销社将继续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在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等领域寻求突破,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供销力量。
晨光中,又一批农户走进服务大厅,他们带着问题而来,带着解决方案而归。这家乡镇供销社的转型之路,是君山区各级基层社发展的缩影,正如同门外那片生机勃勃的田野,充满希望,正在收获。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实习记者:杨雯静
编辑:张佳玲
本文为君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