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君山区文家湾村“青春互助”营:大学生“返乡带娃”,解锁乡村教育新玩法!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汤可可 罗羊慧 编辑:张佳玲 2025-07-24 17:20:54
—分享—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解决家长辅导难题,君山区钱粮湖镇文家湾村创新推出“青春互助”暑期学习成长营。活动由村委会精心策划,组织村内优秀大学生返乡担任志愿者,通过作业辅导、安全教育、拓展运动等形式,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同时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更探索出"大学生返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新模式。

图片

创新模式破解乡村教育痛点

针对暑期中小学生"看护难、辅导难"的民生痛点,文家湾村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三位一体"成长体系:由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读大学生担任主讲,按学段分组开展学科辅导;开设防溺水、防诈骗、国防教育等专题课堂,结合案例解析与实操演练提升安全素养;设计团队协作游戏与价值观主题讨论,促进跨年龄段青少年交流。

教室里,大学生志愿者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讲解着知识点,台下的孩子们认真听讲,不时举手提问,现场学习氛围浓厚。除了学科辅导,成长营还开设了防溺水、防诈骗、国防教育等专题课堂,志愿者们结合案例解析与实操演练,提升孩子们的安全素养。

村民们听说村委要开办这次暑期学习成长营,都争先恐后的把孩子往村长这儿送,一边拉着村长唠家常一边赞不绝口。“我们都觉得这个活动办得很好,家里两个娃娃都送过来了。”刘杨暄毓和刘沐卉的妈妈兴致勃勃的分享道,“孩子们也不会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了,而且这里有专人看护,不需要担心安全事故,作业也有我们村大学生辅导,让我们轻松了不少。”

图片

图片

青年返乡书写责任担当

区别于传统托管班,文家湾村的“青春互助”成长营最大亮点在于其“以老带新、乡情为纽带”的创新模式。村委会充分挖掘本村人才资源,积极动员并组织了一批在读的优秀大学生返乡担任志愿者核心力量。黎佳顺、汤佳欣、汤佳琪、李丹等本村学子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暑假回到家乡,投身公益服务。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是“小老师”,更是“大哥哥大姐姐”和榜样。他们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年级特点分工协作,这种“本村人教本村娃”的模式,天然拉近了距离,增强了信任感与亲切感。

黎佳顺是土生土长的文家湾村人,2023年以622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成长营主要负责辅导初高中生的作业,同时还要接送小学生往返。他笑着说:“在这次活动中,我能感觉到自己为家乡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提升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感觉收获颇丰。”

图片

培育乡情共筑振兴未来

“青春互助”成长营承载着更深远的期望——培育青少年的乡土情怀。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正向引导和亲身示范,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家乡一家亲”的温暖。在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分享求学经历,传递拼搏精神,更引导孩子们思考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的联系,在他们心中播下“无论走多远,文家湾永远是根脉和精神家园”的种子。

尹健在辅导之余感慨:“能用自己所学帮助村里的小孩子们,非常有意义。希望我们能引导他们好好学习,未来有能力时也回来建设家乡。”这种“反哺-传承”的循环,正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希望所在。当地爱心人士、企业在了解情况后纷纷行动起来,为乡村青少年成长贡献力量,为乡村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图片

潘婧雅是一位大学老师,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协助村委共同策划此次活动,聊起教育,她感慨万分:“我们村委组织这样一次活动呢,给我们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三下乡’实践机会,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来回馈乡村,并且能够深入基层,更好的来了解现在乡村的情况,为我们的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年力量,这也是一场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双向奔赴。”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汤可可 罗羊慧

编辑:张佳玲

本文链接:http://www.jsqnews.com/content/646941/68/151529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君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