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辉:诠释“孝”的真谛
刘志辉,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6月出生,区农业农村局信访办主任。虽年近花甲,但仍显精明能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刘日子过得不容易,全家四世同堂共八口人,既要照看身患智障残疾的弟弟,还要照料双眼失明、几近瘫痪的老父亲。但刘志辉用心照料两位身患残疾亲人,不仅没给国家和社会增加负担,而且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刘志辉的胞弟刘万香,3岁因患脑膜炎导致智障三级残疾且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疾病,虽然有时候可以简单的生活自理,但身为兄长的老刘将照顾好残疾的胞弟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
2012年,母亲去逝后,老刘承担起照顾胞弟的重担,每隔两三天就要抽时间专门安抚弟弟,但随着弟弟年岁增大,病痛也随之而来。2020年3月患小肠疝气,2022年4月又突发脑中风。在医院治疗期间,老刘请假与妻子“两班倒”,细心帮他洗脸、吃饭、穿衣、理发、按摩。旁边的病友夸老刘细致耐烦,他笑着说:今生是兄弟一辈子,来生未必再相遇。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一直照顾好残疾的胞弟,直到自己动弹不了的那天再说。
俗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刘志辉夫妻长年照顾年老有病父亲,演绎着久病难孝“悉心孝”的佳话。
刘志辉父亲今年已90高龄,作为长子的他,十多年来,他们夫妻俩无怨无悔。2016年眼疾动过两次手术的老父亲现在双眼彻底失明,加之患有血管神经性头痛、闭塞性脑动脉炎等疾病,照顾老人可谓是难上加难。
由于行动不便,2017年4月刘志辉父亲在家不慎摔跤,导致右侧股颈骨折,经过半个多月住院治疗,刘志辉个人费用承担了4万多元。在医院,老刘全程陪护,洗漱、喂饭、喂药细心照料。
这些年来,刘志辉对老父亲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父亲经常腰、腿痛,老刘就给他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送社区医院诊治。有空时,陪他老人家聊天,讲外面发生的有趣事情和手机上的新闻。
刘志辉一直在农业农村战线工作,虽然已近退休年龄,但仍然勇挑重担担任信访办主任,并探索出一套“五必访、五必记”的工作模式。近10年来,他主动办理突出信访问题12件,妥善处理信访积案3件,息访息诉率达100%,满意率达100%。区农业农村局连续十年被评为区信访工作先进,是区直部门信访工作的红旗单位。刘志辉本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评君山区政府嘉奖,2023年获君山区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邓建辉: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幸福家庭
邓建辉,君山区广兴洲镇人,男,汉族,现年53岁,中共党员,现任广兴洲镇环卫中心副主任、镇文联主席。出生在“诗联之家”的邓建辉秉承良好家风,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美满和谐的幸福家庭。
1997一2002年,他和爱人相继下岗,生活处于窘境。为了谋生,他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经商 。2005年,姨夫突患脑瘤,危在旦夕且需要动开颅手术,他和爱人商量后,带着仅有的货款3.8万元,开车将姨夫送到长沙湘雅医院治疗,并安慰姨姐说:“不要有什么顾及,治不好,这钱我不要了,治好了,等你条件好了,什么时候还我都行"。由于得到及时治疗,姨夫终得以康复。现在他姨夫还说这条命是他给的。
2004年,邓建辉母亲不幸病逝,在他的撮合下,邻县的张翠姣老人成了他的继母。
2018年,为了创“省级美丽乡村"拓宽道路,邓建辉做通继母的工作拆了继母的房子。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2019年,他顺老人的意愿,也为了方便照顾继母,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除了平时嘘寒问暖,陪她聊天,还帮她买了音响话筒,陪老人家唱歌解闷,走亲访友,逢年过节买衣送吃,每个节假日、生日不间断带着家人和老人一起过,让继母有个幸福而不孤单的晚年。
2023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天寒地冻,冰雪封路,继母突发急病,奄奄一息,他第一时间将她送到镇医院,医院不收,他调过头来一边铲雪一边开车往岳阳赶,将老人家安置好后,才打车回家。待病情稳定后又将老人接回家疗养调理。调理期间,他经常带上爱人和两个儿子去照顾护理。帮继母端茶送水,熬汤煲粥,扶上扶下,起床翻身,有时一天要吃七八餐,饭菜一会硬了,一会软了,一会冷了,一会烫了,不厌其烦。他说如此悉心照料继母一是讲良心,向社会传递爱心正能量;二是树榜样,言传身教,尊老尽孝做给子女看;三是懂感恩,报答老人家当年照顾他父亲之恩。
除了自己的双亲,邓建辉对其他老人也是关爱有加。2023年,他看到患有严重眼疾的赵茂生老人行走不便,却又热爱诗联写作,于是他经常帮老人代笔记录,并托人将其诗稿整理成集,亲笔为其题写《跬步集》书名并自费出资将书集印刷成册。
来源:区文明办
编辑:张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