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媒看君山 | 君山区: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绘就农业绿色发展新图景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叶芬 冯铁 汤可可 编辑:张佳玲 2023-12-06 15:06:05
—分享—

图片

延伸阅读

立长江、看洞庭,在岳阳市君山区,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人与自然和谐画面徐徐展开: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见证着“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动实践。

岳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大力实施“一二三六”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文旅体”大融合,在“绿、热、清、欣”四字上下功夫,让绿色成为了君山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正是以“绿色”为依托,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的君山区近日上榜了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拟创建名单。

秸秆综合利用:从“一烧了之”到“点草成金”

农业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同是资源的一种,籽实被人们视若珍宝,秸秆却被丢弃。

曾经,秸秆被人们当成“生态包袱”在田间露天焚烧,这不仅存在火灾隐患,更会增加大气污染。

秸秆问题始终牵动着公众神经,秸秆如何处理关乎蓝天白云,也关乎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农业区、生态区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君山区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捡回了曾被废弃的“另一半农业”,让秸秆实现了从“废物”到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和原料的华丽转身。

图片

在君山区林达秸秆产销专业合作社,一捆捆秸秆堆积成山,工人们正在利用机械给秸秆打捆,加工后的秸秆将供给新疆、内蒙古等地做动物饲料。

“我们合作社是2017年成立的,响应政府号召,我们每天安排专人下到田间地头向农户收集秸秆,今年完成秸秆收集2100吨,预计明年可以达到1万吨。”岳阳市君山区林达秸秆产销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钟锡波对记者说道。

图片

在此之前,君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化利用作业链条还不完善,产业化道路任重道远。如今,借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牵引作用,切实解决了当地农户秸秆回收利用难的问题,“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钟锡波表示,秸秆除供给当饲料外,还可以供给当地的菌菇养殖基地当基料,还有的秸秆回收后粉碎成颗粒,再销往君山产业开发区集中供热点做燃料等,销售价格在320-500元/吨左右,利润足以支撑整个产业良性发展,秸杆资源化利用的优势初步显现。

图片

君山区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多渠道转化秸秆上做文章,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拓展秸秆还田渠道,让秸秆利用点“草”成“金”,实现变“废”为“宝”。各种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模式,不仅提高秸秆农用率,促进有机物质高效循环利用,还实现了土壤有机质数量与质量快速提升,净了环境,惠了农民。

近年来,君山区“组巡查,村为主,镇(街道)负责,区督查”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全面“禁”、遏制“烧”、探索“用”的高压态势和有效途径。大田旋耕还田,直接还田面积约78%;小田收集转运,建成10个收储运网点,秸秆转运量约5万吨,转运率约11%;边角田沤制,就近沤制约0.89万吨,沤制率约2%左右。全区44.7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

今年5月,君山区代表湖南省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关于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疏堵结合的调研督查,获得充分认可。

蔬菜大镇:绿色蔬菜成“香饽饽” 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

眼下,君山区广兴洲镇蔬菜生产基地的万亩蔬菜正处于丰收的季节,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采摘中。

图片

广兴洲镇基地面积5万亩,年种植蔬菜10万亩。基地有绿色洞庭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春晖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0多家。有蔬菜标准园2个,有大白菜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1个,大白菜、包菜等绿色品牌13个。

近年来,如何更好地擦亮“菜篮子”的招牌,让全镇菜农共享发展红利,一直是广兴洲镇党委政府的探索方向。广兴洲镇积极配合省农科院建立实践基地,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蔬菜亩产,不仅实现蔬菜集中种植面积突破万亩,拥有较齐全的蔬菜品种和较稳定的蔬菜产量,还培育了近百名本地蔬菜经纪人,吸引了一批外地客商定点采购。该基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在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操作,有严格的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详细的田间生产记录,有品牌,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了质量安全。”广兴洲镇合兴村蔬菜绿色科技示范基地总农艺师陈大春说。

农业绿色发展为“广兴洲大白菜”等绿色品牌赢得了高质量发展,广兴洲镇因地制宜,成立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蔬菜仓储冷库、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基地年产大白菜、包菜、辣椒等时鲜蔬菜30多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带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擦亮生态“底色” 助力可持续发展

立于君山区鱼龙渠生态沟渠旁,冬日里仍可看出岸边绿意不息,护坡上的挺水植物生机蓬勃。

君山区地势南低北高,河湖众多,水都流经鱼龙渠,继而流向濠河湿地,鱼龙渠的生态环境治理举足轻重。

图片

鱼龙渠生态沟渠是君山区2021-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长度1700米。经过对沟渠底部进行清淤,种植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边坡采用卡扣式连锁砖生态护坡,种植再力花、菖蒲等挺水植物等方式改善水环境,再通过改造原有排水沟,利用连锁砖、生态护坡大大提高坡体结构稳定性、整体性,利用水生植物增加水体污染物的氧化和阻滞水体中的悬浮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一步进行拦截,促进了全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我们长江经济带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流入大江大河的水质达标排放,这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君山区农业农村局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股股长胡辉平介绍道。

近年来,君山区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不遗余力。大湖水面坚持“人放天养”,主产区建设“三池两坝”、生态拦截沟、末端湿地等尾水处理工程,全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COD、总氮、总磷分别减排 40%、30%、30%;通过积极推广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2022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减少0.24% ,农药使用量减少1% ,实现了农作物化肥农药负增长;废弃物农业“村收集,镇(街道)集中,区处置”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新建废弃物回收池2000多个、村级废弃农膜回收网点54个、镇级农业废弃物中转站5个,农田残膜回收率提高到 85%,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大大提升。通过化肥农药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途径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和末端强化,力争将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文明建设相结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君山区农业绿色发展生机蓬勃。君山区加快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打好小龙虾、风干鱼、大白菜、脐橙等“特色牌”,用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推进全链条标准化生产,探索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君山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高建新表示,君山区为做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与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省水产研究所等高校院校合作,集成推广绿色发展技术;在路径上,通过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秸秆资源化利用,养殖尾水治理,落实好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在末端机制上,落实好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所有进入长江与洞庭湖的排水口的排水都要通过三池两坝或人工湿地进行检测,检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并且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身份证管理、溯源管理,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君山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全力推进“农文旅体”大融合,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描绘出一幅新时代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动人画卷。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叶芬 冯铁 汤可可

编辑:张佳玲

本文链接:http://www.jsqnews.com/content/646756/90/133373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君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