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区政协办公室、区委党史研究室今起联合推出“‘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栏。记录发生在君山土地上的凝聚血与火、信仰与牺牲的抗日故事。共收集8个故事,这些事迹不仅是对君山地区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记录,更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对新时代奋斗者的洗礼。让我们以史为鉴,铭记过去,以史为炬,接力奋斗。敬请关注。
王石匠炸日军机场
民国三十一年的秋天,洞庭湖口的风裹着硝烟味。王石匠蹲在广兴洲的烂泥地里,手里的锤子 “哐当”“哐当”砸在日机残骸上——这铁疙瘩前天从天上掉下来时,差点把章尾子的芦苇荡砸出个坑。
“石匠叔,这铁壳子硬得邪乎!” 十七岁的狗剩举着柴刀劈螺旋桨,刀刃卷了边。他爹上礼拜去岳阳城里挑货,被炸弹掀到了岳阳楼的墙根下,连块整骨头都没有捡着。
王石匠没应声,盯着机舱里炸变形的炮弹壳出神。三个月前,他刚娶的新媳妇翠兰,在城陵矶码头给娘家送咸鱼,一颗炸弹下来,人就没了。他扒拉了三天瓦砾,只找到她陪嫁的银镯子,镯子上还套着半截红绳。那些天,日机跟疯了似的往洞庭湖沿岸扔炸弹,茅草房炸飞了,渔船炸沉了,连地里的棉花秆都炸得只剩黑桩桩。他攥着银镯子想去拼命,可对着天上轰隆隆的铁鸟,拳头攥出血也够不着。
直到看见这架掉下来的日机才来了精神,认为可从中找到破解之策。他敲开机舱时,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扑出来,让他想起年轻时在山里炸石头的日子——那时候用的硝石、硫磺,不就是地里的土坷垃熬出来的吗?
啧啧啧“狗剩,喊人!”王石匠抹了把脸上的泥,眼睛亮得吓人,“去叫上老周家的二愣子、你三婶家的满崽,就说有大仗要打!”三天后,章尾子的芦苇荡里藏了二十来个后生。王石匠把自己炸石头的方子拿了出来:硝石是从老墙根刮的,硫磺是药铺里讨的,木炭就用家里烧火的柴火碾。他教大伙把这些东西拌在石臼里捣,又在青石头上凿出圆窝窝,把 “土炸药”塞进去,再用桐油棉线做引信。
“这玩意儿能炸动机场的铁皮?”二愣子举着个碗大的石雷,掂量着问。他哥是给日军修机场跑道的民工,上礼拜被监工的刺刀捅死了,就因为运土石慢了半步。
“你哥修的那段跑道,东南角有个排水口,记得不?”王石匠往石雷上缠棉线,“我托人打听了,那排水口能钻进去人。”
五天后,八个穿着补丁衣服的 “民工”混进了白螺机场。王石匠挑着担子,里面装着给日军修碉堡的石头和石器,石头缝里塞着三个圆滚滚的石雷。他低着头走,眼睛却把四周扫了个遍——东边停着三架带红太阳的飞机,西边堆着油桶,岗哨的日本兵正歪着头打盹。
后半夜换岗的空档,王石匠借着月光摸到油库。他把石雷塞进油桶缝,又在飞机翅膀底下藏了两个。狗剩带着人在排水口守着,手里攥着削尖的竹篙。等他退到铁丝网外,学了声猫头鹰叫,狗剩 “噌”地蹿出来,对着岗哨的马灯甩了块石头。
“轰隆!轰隆!”
石雷炸得不算响,却把油桶炸出了窟窿,汽油流得满地都是。日本兵的叫喊声刚起来,二愣子已经点燃了沾油的布条,火 “腾”地蹿起一丈高。王石匠带着人从铁丝网外扔石雷,有的炸在跑道上,有的砸在飞机尾巴上,虽然没把飞机炸烂,却把机翼砸出了好几个窟窿。
“快跑!”见机场里乱成一锅粥,王石匠喊了一声。撤退时他回头看,火光把机场照得跟白天似的,日本兵手忙脚乱地扑火,哪还顾得上追人。
后来听跑单帮的人说,白螺机场的飞机好几天没敢飞,修修补补折腾了一个多月。广兴洲的老少爷们聚在晒谷场,给牺牲的两个后生烧纸,王石匠蹲在火堆旁,往石雷上刻了个歪歪扭扭的 “仇”字。
“叔,下次咱再做几个大的!” 狗剩啃着红薯,眼里闪着光。
王石匠点点头,望向洞庭湖口。风里的硝烟味淡了些,他知道,这一仗只是个开头——庄稼人手里的锄头能种庄稼,也能砸向豺狼。
来源:君山区委党史研究室 涂山河 朱蒲洲
编辑:张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