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远的老兵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孙美堂 王威 编辑:胡焱 2021-05-19 19:45:32
—分享—

一位91岁的老共产党员、抗美援朝老兵,每年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和优抚金中拿出三四千元看望全村的五保户、困难户,这是一种什么情怀?

我们在君山区广兴洲镇保庆村听到老百姓反映说起抗战老兵张嗲人老心红的故事,特地去采访了这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张国栋老先生。张老先生很高兴地接待了我们,拿出他自己撰写的《自传》手稿,近60页的手稿都是毛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认真拜读后,不禁对老人家的无私和奉献精神肃然起敬。

张老出生于1930年,至今除耳朵有点背外,背不驼,腰不弯,声音洪亮,身子仍十分硬朗。他1951年入伍,服役于688军310团,这支曾参加过百团大战的英雄队伍同年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在保家卫国的战役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朝鲜,他有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是刚入朝不久,他任新兵班班长,上级安排他们住在一间空屋内,里面拴了一条牛。他们进去后,牛很不安分,又叫又跳,又拉屎又撒尿,战士们无法休息,他请示首长批准到炊事班走廊上打了地铺。当晚空袭,那间屋子被一枚炸弹炸出一个大坑,牛和房子全没了,他们躲过了一劫。第二次是他们坚守在坑道里,由于水土不合,加之蚊叮虫咬,战士们大多身体不适,有的拉肚子。半晚时分,他忽然听到坑道外一声尖叫,爬出坑道一看,原来是一位战友在方便后被一根藤蔓绊倒摔了一跤,发出的声音。他连忙爬出去扶起战友,就在这时,一颗炮弹落在坑道中,他们两人又幸免于难。还有一次是战地开餐时他去为战士们打饭,端了一大盆饭菜,突遇空袭,敌人飞机一梭子机枪子弹全打在饭盆里,他开始只觉得手一抖,看到菜汤从盆子里漏出来,才知道自己又被阎王殿的小鬼赶出了阎王殿的大门。

1956年,张老复员后开始学医,师从刘豢龙老先生。刘老先生亦文亦医,曾担任过钱象坒的老师,在河西一带名声不菲。张老拜刘老为师后,潜心学习医学知识,从脉理到汤头,亦修医德,以图悬壶济世。修习三年,1958年通过全县考试取得从医资格,先后担任过殷家铺医疗点点长,许市医院、黄金医院院长,1961年担任广兴洲医疗协会主任,负责河西地区集体医疗点和乡间医生的管理。1990年退休后在老家开个诊所,用医者仁心为乡邻提供方便。他一生从医,接诊患者何止千万,凭自己中西结合的医术使不少患者死里逃生。有一年患者李根固在二医院已被送入太平间一晚,第二天他父母接出来,背回家,因他父亲和张医生同事,邀他到家里会诊,他用针灸将他救活,加以调理后现在已儿孙满堂。还有一次有位四川的民工在湖北打工,右腿受伤肿得像水桶一样,在监利医院治完了仅有的800元不见好转,来到庆丰的一位亲戚家,送来他的诊所,三天便消了肿,七天能下地走路,只收了他80元医药费。凡在他诊所就诊的,不管有钱没钱,他都照诊不误,五保户、困难户就诊,一律不收手续费,只开处方的不收诊金,当地人都称他有一副菩萨心肠。

作为一名老党员,每年“七一”,张老都要步行五六里来到医院,向支部交上一年的党费。张老虽然已是八九十岁高龄了,但他老仍然保持军人的品质和党员的初心,心系贫困户,不忘老乡亲,但凡村里的五保户老人,户户上门看望,天冷时为老人送去衣被,大米蔬菜。

“我自己用不了多少,子女们也搞得不错,根本不要我的,帮助一下老亲老邻,已算尽了一份心,一份责任。”近年来,张老主动为全村20多户五保老人每人每年自费送上200元慰问金。前年冬天雨雪交加,他照样打着雨伞拄着拐杖顶风冒雪一户一户上门慰问,表现了一位抗战老兵高尚的爱民情怀。

张老从不以抗战老兵居功自傲,而是认为自己是军人出身,一生都要以一个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军徽永放光彩。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孙美堂 王威

编辑:胡焱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君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