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革命根据地(苏区)的创建与发展
境内各地方党组织恢复后,洞庭湖区游击队配合红二军团四次攻占华容县城,建立了以君山为中心,机关设在磨盘洲的洞庭湖特区苏维埃政府及红色武装。从此,君山苏区军民为捍卫红色政权,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湘鄂赣、湘鄂西以及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组织建设与发展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君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8月下旬,党中央作出《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9月,中共鄂西特委遂派李兆龙到石首恢复党的组织,由湘鄂两省的石首、公安、监利、江陵、华容、南县、安乡七县组成中心县委,领导湘鄂西边界秋收暴动。10月初,中共石首中心县委会成立,李兆龙任书记。君山党组织也得以恢复,并发动烟墩乡、辅安乡、采其乡的广大群众参加了攻打华容县城第四路暴动。1928年1月,中共中央为领导“三省割据局面之建设”,派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郭亮到岳阳组建中共湘鄂赣边特委,郭亮任书记,特委机关设在岳阳县城翰林街邓家大屋,并恢复了遭到破坏的中共岳阳县委。君山境内的贾家凉亭和洪水港两个支部也得到恢复。在此期间,郭亮经常隐蔽到君山芦苇荡丛中,从事革命活动。
郭亮在君山境内的化装照
1929年4月至1930年底,君山境内成立了第二区委员会,江云龙(君山人)任区委副书记,区委机关设在许市。同时,还建立了11个乡支部,分别是第一区的许家牌乡、第六乡、第七乡、第八乡,第二区特别八乡、第十五乡、第十六乡,第三区的上乡、第三乡、第四乡、第五乡。
1930年10月,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委周逸群召集红二军、红六军负责人在君山许市徐金吾家(特别八乡机关居址)商定攻打南县、华容两县城方案后,贺龙率随从人员驻扎层山(今钱粮湖镇)建立洞庭湖区区委,彭明任区委书记。
周逸群和贺龙南平会师旧址文庙
1930年12月,中共岳阳县委在君山境内建立了第八区委会,区委机关设陈家陵。还建立了10个乡支部,分别是第八区的黄金乡、全义乡、白玉乡、新合乡、南洲乡、邓家湾乡、四乡,第七区的八乡、四乡、六乡。
1931年4月,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周逸群在境内领导成立中共洞庭湖特别区(简称洞庭特区)委员会,孟庆友任区委书记,机关设于境内采桑湖磨盘洲,直属湘鄂西特(省)委领导。洞庭特区委员会原拟以洞庭湖为中心,发展华容、湘阴、岳阳、南县、沅江、益阳、安乡、常德、汉寿等9县沿湖地区的党组织,后因湘鄂川3省敌军疯狂“围剿”洪湖苏区,包围洞庭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起初“只在华容、南县、沅江、益阳、湘阴、岳阳等6县的临湖地带活动”,后发展到安乡、常德、汉寿等县。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失败后,起义总指挥贺龙辗转到达上海,在党中央支持下,决定回湘西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1月中旬,贺龙、周逸群等从上海到达武汉,成立周逸群任书记的中共湘西北特委。1月21日,贺龙、周逸群等在境内岳州反嘴与贺锦斋等率领的工农武装会合,领导发动了荆江两岸年关暴动,为日后在包括君山在内的这一地区创建苏区打下了重要基础。
1929年8月,谭育桃、李尚久、何从久等人到石桥、许市等地,秘密串连,发动组织群众,成立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建立第七乡苏维埃政府(属华容一区,主席金月乾),乡治所设金家冲。
1929年9月至1930年底,华容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建立华容第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江云龙,许市横山人。还先后 建立了12个乡苏维埃政府,分别是华容第一区许家牌乡(秘书邓振后)、第六乡(赤卫队长涂云照)、第八乡(主席刘洪吉),第二区特别八乡(主席柳学富)、第十五乡(主席彭高)、第十六乡(赤卫队组长彭长生),第三区上乡(执委刘少知)、第三乡(赤卫队班长韩海清)、第四乡(主席贺水保)、第五乡(赤卫班长龚品清)、第六乡(秘书龙训友)、第七乡(赤卫队员邓继照)。
许家牌乡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
1929年9月至1931年2月,岳阳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建立了岳阳县第八区苏维埃政府(妇联主席汪三英),还先后建立了9个乡苏维埃政府,分别是第八区全义乡(主席侯海应)、黄金乡(主席王再中)、白玉乡(赤卫队长金准一)、新合乡(主席张孝均)、南洲乡(委员许锡珍)、邓家湾乡、四乡(主席蔡炎林),第七区八乡(赤卫中队长王高远)、六乡(赤卫队长曾启兴)。
1930年10月,贺龙在今钱粮湖镇的层山地区成立洞庭区公所,刘绍贤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洞庭区公所隶属华容县苏维埃政府,后隶属洞庭特区苏维埃政府。
贺龙早期闹革命照
1931年2月,岳阳县苏区政权扩大到全县各乡村,全县9个区,其中第八区区政府设陈家陵;第九区区政府设杨林所,辖今良心堡镇。后将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1个区,其中一区为广兴洲(今境内广兴洲镇)。
1931年春,石首、公安等江南根据地相继失陷,数万群众撤往湘鄂西联县政府,副主席刘革非来到洞庭湖君山境内主持苏维埃政府紧急会议,会议作出决定:江右军第八大队配合周逸群率领的洞庭特区武装袭击九佛岗、毛家巷等地,全力骚扰敌人,阻止敌军前进。
苏区的地方武装建设
境内地方武装的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伴随着游击战争的开展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在革命斗争中,君山人民一面承受着巨大的牺牲,一面坚持顽强的搏斗,组织自己的工农武装,利用河湖港汊的有利地形,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正规红军,巩固和扩大湘鄂西苏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8年秋,由于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游击队与县委失去了联系。为巩固和发展武装斗争的胜利,方之中在明碧山碧云庙主持召开整编会议,将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第一师,方之中任师长兼参谋长,王勉之任政委,黎镜溪任副官长。工农革命第一师下设三个支队,谭秋吟任第一支队支队长,朱海清任第二支队支队长,李化龙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其时,游击队共有200余人、30多支枪。整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渡过大荆湖,开往洞庭湖(境内西部一带活动)。9月25日,第三支队长李化龙率队攻打插旗团防队,支队声东击西,使敌人判断错误,正中伏击,被打死14人,缴枪8支。周围团防队闻报望风而逃,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顺利开往洞庭湖,主要在今君山境域各滩头芦苇丛中开展游击战争。
赤卫队1930年,岳阳县在境内部分区乡成立了12个赤卫队。
洞庭区苏维埃警卫大队 1930年10月20日,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委周逸群率领红二、红六两军攻克南县、华容两县县城之际,贺龙率领红军队伍驻扎境内层山,赤色卫队与红军合编,成立了农民协会洞庭区公所,由彭朋任区委书记、刘绍贤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时,在层山地区成立华容洞庭区苏维埃警卫大队。
洞庭区苏维埃警卫大队袖章
赤教团赤教连 1930年11月,依照中共长江局军委颁布的《红色军事组织大纲》,华容县成立了一个赤色教导军(简称赤教军),被编为赤教军第八军,赤教军第八军在君山境内成立了一个赤教团和12个赤教连。
洞庭特区游击大队 1931年4月,周逸群率华容、石首、南县、公安4县部分地方武装南下洞庭湖,在境内钱粮湖镇磨盘洲成立洞庭特区游击大队,开展湖区游击战争,一直坚持战斗到1933年8月。1932年10月,湘鄂西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丧失。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崔琪与独立团团长熊同寿等率600多人,携长短枪400余支,前来支援洞庭特区的反“清湖”斗争,将武装力量编为洞庭特区游击大队,由中共洞庭特区区委领导。这时为游击大队最盛时期,拥有长短枪600余支,并在岳阳、湘阴、沅江、益阳等临湖地区建立32个游击小组,队员达700余人。历任大队长有段玉林、孙荣华、段逸夫、李华、熊同寿、胡友光、周从德等。
赤色警卫队江右军第八大队 由18—30岁的青壮年组成,脱离生产,使用新式装备。江右军八大队共有500人枪,下编五个中队、一个便衣队和一个宣传队。
湘鄂西赤色警卫队江右军袖章
赤色守备队 由25—40岁的男子和健壮女子组成。每乡一个队,每区一个大队,受区苏维埃军事委员指挥。不脱产,使用梭镖、大刀等武器,担负站岗放哨、修筑工事、严防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
苏区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推翻封建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主要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随着游击战争的胜利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巩固,君山的土地革命斗争深入开展起来,成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项基本内容与任务。自八七会议和秋收暴动以来,土地革命的政纲、口号日益在君山境内传播开来。
八七会议旧址
在1929年11月以前,境内的岳阳县第八区、第九区,华容县第一区、第二区的土地革命还处在宣传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土地革命政纲,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打土豪、分财物、取消地租。中共君山地方组织在斗争的实践中,日益感受到了实现土地分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29年底,中共鄂西特委指出:土地革命现在已到了非执行不能维持赤区农村的经济,更难保持群众革命情绪的时候了。此后,君山境内土地分配工作便开始了。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胡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