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君山概览

编辑:redcloud 2011-08-11 09:31:02
—分享—

  总 述

  一

  君山区位于岳阳市西部,北靠长江,南绕洞庭,东与岳阳楼区隔水相望,西延古道与华容县东部镇村相连。地跨东经112°27′~113°3′,北纬29°19'~29°23'之间。出左有“黄金水道”(长江)、洞庭湖大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架其东北。向右有湘、资、沅、澧四水聚其西南。区政府机关驻地柳林洲镇,东距岳阳楼区15公里,西距华容县50公里,距省会长沙市约160公里。区域总面积67084.3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6768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6800.50公顷。2007年总人口23.89万人。

  君山区居湘鄂两省之边,处长江洞庭两水之合,属较典型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平缓,沟渠纵横,湖泊塘堰,星罗棋布。华容河从西到东横穿钱粮湖垸:南支从轭头湾入境钱粮湖至罐头尖,长11192米;北支从新河口入境至罐头尖,长7587米;两水会合后,流6463米至六门闸。藕池河(东支)入境良心堡36000米。华洪运河为人工开挖河道,起源华容县潘家渡,经毛家渡、涂家垱、尺八嘴、殷家铺、金门堡至洪水港,故名华洪运河,长32000米。境内三大水系,不仅有舟楫之便,而且有灌溉、调蓄、养殖、捕捞等多种效益。另有内湖24个,水面2733公顷,可调蓄水量3822.8万立方米。系全区河渠汇注之地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境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天井山山脉狮子山顶向东南倾斜、环抱洞庭湖,四知庵主峰为最高峰,海拔314.8米,丘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6%,余为平原,一般地面高程在海拔24~33米,最低见濠河底18.10米。

  君山区处东亚季风和北亚热带区内,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等特征。适合棉花、水稻、麻类、蔬菜、瓜果等种植,利于发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境内年均气温16.6℃,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分别是11.6℃、25.8℃、22℃、6.7℃。无霜期从3月至11月,年均无霜期261.7天,变幅在230~289天之间。年均日照1695.5小时,日照率为40%。年均降雨量1179.4毫米,多集中于春夏两季。相对湿渡为81%。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飑线风、寒潮、冰雹等。

  君山区日照资源丰富。植物资源分布在平原的有43个品种,丘岗地有36个品种,湖洲4类,水生18种,菌类12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芦苇、莲蓬、茭白、芡实、水芹、席草等,集中产于境内湖泊和垸堤外洲滩。芦荻为工业造纸主要源料,产于垸外湖洲,面积2.8万公顷。尤其是药材资源藏量丰富,据普查:境内有中草药品种1365个,隶属259科,其中植物药185科、1244种,国家和省定重点品种399个;动物药74科、111种;矿物药10种。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银杏、胡桃、山蜡梅、鲮鲤等,属国家三类保护的有黄连、鹅掌揪、厚朴、凹叶厚朴、檫木、青钱柳、樟、杜仲等;属省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香榧、党参、细茎、石斛等。已查明的珍稀树种有3科、3属、5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10种、二级保护30种,省级保护113种。另外临湖湿地有纪录的野生植物和归化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31种。鸟类16目、43科、234种,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各2种。鸟类中的野鸭、雁、秧鸡、鸠鸽等科鸟类;肉鲜味美、闻名遐迩,其羽毛又是服装、工艺等加工的主要原料。除此,还有两栖爬行动物8种,贝类47种,加之天井山700公顷原始森林,团湖200公顷天然野荷、君山岛的72奇峰都是美食旅游的好去处。地下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粘土矿、稀(有)土金属矿、地下水等,并已探明有多点天然气、草碳资源和深层“油气显示”。

  君山区名称取自境内一岛名——君山。君山名重古今:《山海经》云“洞府之庭”即洞庭山。《九歌》咏“帝子降兮北渚。”君山亦称“北渚”,滕子京的名著《临江仙》、雅赐“君山是小蓬瀛”。《图经》载君山名“熊耳”,《巴陵县志》记君山为“有缘”。现名出自晋郭璞《山海经注》“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名君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成立人民公社,办国营农场,至1996年3月成立行政区,均启用此名,沿袭至今。境内自有人类活动至建区之前,没有单独设立县级行政机构。明、清、民国时期,境内分属岳阳县、华容县和湖北省监利县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岳阳、华容两县及郊区管辖。199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君山区。是年12月19日,将广兴洲、许市两镇从岳阳县成建制划归君山区,并将大湾芦苇场、广兴洲渔场、天井山林场一并划入君山区。1998年11月至2000年,撤君山、钱粮湖两农场并区,同时将华容县烟墩村成建制划入君山区。2007年,君山区辖6镇1办,下设89村、15个居委会。境内另有省管岳阳监狱(建新农场),市管君山公园(爱情岛),年末全区总人口2389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501人。

  

 

  君山区濒江介湖,有“胜景名区”、“洞庭明珠”、“鱼米之乡”之美称。原始农业起步早。据《岳阳市科学技术志》载: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东洞庭湖一带种植野生水稻。据传尧之女舜之妃,娥皇女英在境内采桑湖、植桑养蚕,抽丝织锦。元未明初,广兴洲开始人工栽培槐树,采槐花作染料,至今流传着“有了绿衣穿,不忘槐花树”的民谚。但到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兵祸迭起,水患连年,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君山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粮棉油麻等作物种植,不断改良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改善生产条件,先后把君山建成“稻棉豚犊皆增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撤场并区后,废除农场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推行土地承包制,加之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稳步增长,产量明显上升。2007年,全区粮食总产147215吨,分别比1997年、1981年、1960年增长33.45%、15.5倍和17.52倍;棉花总产10368吨,分别增长1.37倍、12.79倍和44.51倍;油料总产12510吨,比1997年增长30.31%;生猪饲养量67.12万头,其中出栏40.3万头,比1997年分别增长176%和148%;淡水养殖19000公顷,水产品总产78635吨,比1997年增长1.11倍。森林面积10266.67公顷,覆盖率达12.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君山处万里长江之险,居八百里洞庭之咽,且三面环水。防洪保安成为境内水利建设第一要务。君山兴修水利自晋就有记载(杜预带兵开凿濠河),明清记录渐多,到民国时期已有堤垸上百个。但因堤身单薄,十年九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复修加固,并将广兴洲沿长江一带23个垸子合为1个,经1955~1960年的大围垦办场,形成君山、建新、钱粮湖三个垸子。至建区前需设防的大堤232.867千米,其中一线防洪大堤117.157千米,间堤51.83千米,内湖渍堤63.88千米。建区后,为适应河床湖床抬高形势,区委、区政府吸取1996年和1998年洪水教训,组织人民群众启动“十大水利工程”加修加固大堤,抬升大堤设防标准和防洪能力。洞庭湖堤可抗10年一遇,长江干堤可抗,98型洪水。境内农田水利建设:主干渠道56条,长220.4公里,硬化12.7公里,建节制闸42座,支渠及支渠以下渠道525条、676.8公里,硬化41.7公里。渠系建筑物1189座,小型机埠600座、624台、4040千瓦。至2007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14443.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3.95%,旱涝保收面积18469.92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9%。

  君山工业起步较早,钱粮湖坟山堡遗址发现,距今8000年前房屋遗址,柱洞清晰,整座房屋内均用红烧土铺垫防潮;君山乌龙尾遗址,出土距今7300年大量网坠与纺轮,在许市老屋台遗址又发现距今4000年前的陶窑和陶器。五代时期开始制造君山贡茶。在许市白浪湖、横垱湖发现元末民窑及明洪武年间的官窑,残留的古砖上刻字清晰,是为建南京皇城烧制的青砖。这些遗址和文物反映境内当时建筑业、纺纱业、渔猎业以及陶器业等发展到一定水平。清末民国时期(1840~1949),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得到发展;农产品粗加工有轧花、纺纱、织布、榨油、碾米等;其他工业有以木材为原料的风车、水车、扮桶、犁、船等生产工具,以及床、柜、桌、椅等各式家具;有以石料为原料的碾、石坊、石糟、石桥等石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君山区建立(1949~1996),境内工业逐步形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未,达到小型一、二档,中型二、三档的企业有110家。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场办国有工业企业既承担上缴国家税收任务,又承担上缴农场利润任务,加之农业职工不愿接受农场指令为工业提供原料,国有工业企业运转艰难,多数企业资不抵债。建区后,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两个买断”①由官办转民办,加之区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0.34亿元。是1996年的4.7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6.8%。

  君山的交通设施有较好基础。明清时期,境内曾设有官道、驿站。民国时期,岳华公路已修好路基,中间建木桥2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80年代初,以简易公路为主,油路只有挂口至君山农场场部1条、3.37公里。君山区成立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至2007年,有2条省道、9条县道、19条乡道、337条村道纵横区内,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满足农副产品和各类物资运输需要。邮政由官办起于清,《巴陵县志》载:雍正四年(1726),巴陵县设铺道24个,其中西路十一铺在境内,民国末因战乱,传道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通邮政代办业务,先后设营业处、邮电支局、分局。1998年邮电分设,至2007年开通的邮政业务。邮务类有:函件、包件、报刊发行、汇兑、集邮、特快、专递、物流邮购等;金融类有:邮政储蓄、邮政储蓄代理等。通信起步晚,发展迅速。1958年7月境内开通磁石电话,1965年岳阳县埋电缆至境内。1990年农场采购数字程控电话设备。自1996年开始扩电缆线对,至2007年,电缆线增至3.4万对、9万皮长公里,装机容量由1996年1.7万门增至3万门。固定电话光纤线由60芯扩大到274芯,通信线增至4.6万对、11.5468万皮长公里。新建小灵通基站43个,服务对象达47.8万户。同时为电脑宽带上网建模块局4个,联通用户3000户,铁通用户1300户,来电显示7798户,彩玲5562户。君山的电力能源、火力发展起源于80年代两糖厂,利用余热发电,糖厂改制转产后停止发电。风力发电于2004年选址三江口,加密观测,2007年5月完成前期考察,计划安装发电机27台,容量8.55万千瓦,年发电量8000万千瓦时。供电:至2007年,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输电线路5条、74.88千米;10千伏线路25条、536.34千米;配电变压器585台,总容量89305千伏安;400伏低压线路3120千米;年供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配网电压合格率98.9%(国标:96%)。供电可靠率99.7%(国标:99.4%)。

  君山处水陆交通之咽,货物进出量大,商业贸易历来繁盛。商贸市场旧有反咀、临江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业贸易虽受到1956~1958年“关闭自由市场”和1966~1976年“割资本主义尾巴”影响,但总体发展迅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通领域实行经营体制、购销政策、价格政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系。特别是建区后,不断改善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商业贸易出现持续发展的好局面。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152万元。比1997年增长3.65倍。出品商品有服装、运动鞋、麻布、棉纱、冶金材料等,工业品行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10多国家和地区。

  全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305768万元,比1997年增长2.01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15564万元、101464万元、88740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73.48%、4.29倍和4.69倍。财政总收入6191万元,比1997年增长2.26倍,比1978年增长2.32倍。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49766万元,比1997年增长52.27%;农村居民收入4989元,比1978年增长8.3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24元,比1978年增长11倍。农村住户人均食品消费1851.28元,居住消费588.43元,交通和通讯消费785.58元。家庭设备用品服务支出202.54元,教育文化娱乐用品支出544.46元。医疗保健支出380.92元,其他支出71.79元。城镇住户人均食品消费2736.83元,居住消费702.38元,交通通讯支出785.58元,家庭设备用品支出507.65元,医疗保健366.72元,教育文化娱乐945.84元,其他支出153.7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日益繁荣。

  君山区明清时期创建珠峰书院、洞庭书院,清同治元年(1862)钟云卿在楼西湾办起文谊庄义塾,垸内教育以私塾为主。民国13年(1924)境内掀起“毁旧学、倡新学”运动,许多私塾挂出新学牌子,但教材古今兼备,民国24年,岳阳县教育局协调永成乡在庙台子办起1所公学,教授国文、算术、体育、美术、常识等课程,民国28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义务教育,境内4乡设中心小学、58保设国民小学。民国34年,王名勋、吴道凝分别在华容县大乘乡赵家缺(今钱粮湖镇层山)与插旗乡维新村(今良心堡)办起2所私立小学,就读学生近200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境内柳林洲西城办起1所中心小学、6所保办小学。但因战乱、水荒国民教育相继停办,私塾所剩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得到当地政府重视。1950年,华容县政府派出17名教师入境创办公立小学10所,学生542人。1951年,君山乡办小学5所,学生99人。是年8月,境内开展劝学运动,教师、学生明显增加。围垦建场后,随着人口迁移,学生数量又翻了一番。同时,各完小开始增设戴帽初中班。1966年后,各农场开始创办农业中学、子弟中学,建高中部。1978年,继续实行国家办学与企业群众集资办学相结合,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函授、电视、自学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致力发展教育事业。至2007年,全区已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12269人;初中7所,在校学生6962人;高中3所,在校学生2429人,另有中等职工技术学校3所。全区有小学教师726人,初中教师531人,高中教师148人。共培育初中生26.55万人,为中等专业学校输送合格生2124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53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经省、市教育部门验收,成为少、青、壮年人基本无盲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电大、函大、业大、职大和党校函授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1600人,经济发展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发展促进了经济腾飞。

  科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区有农、林、牧、养蜂、水产、纺织、化工、教育、医药、卫生、少年科普、老年科协等学(协)会33个,共有会员1848人,有科技人员2391人。属社会科学类1716人,自然科学类675人,占总人口的0.1%。1980~2007年,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取得职称资格的17450人,其中高级职称408人,中级职称1707人,初级职称15335人。1978~2007年,有103项科研成果获地市级以上成果奖(其中省部级40项、市级63项)。有各类医疗机构16个,其中区办医疗4所,病床357张,职工433人,医务人员358人。村卫生室115个,从业人员115人,个体诊所27个,从业人员37人。晚清民国时期流行的天花、霍乱,早于50年代绝迹。70年代始使用疫苗预防,使白喉、百日咳、骨髓炎、麻疹、疟疾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近年出现的非典、人畜共染的禽霍乱得到控制。血吸虫病,已治历年累计总数的98%,新法接生率提高到99.9%,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降至0.01%,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全区人口平均寿命由民国时期37岁提高到2007年的73岁。

  君山区的文化植根于古老的湘楚文化、湖湘文化之中。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在境内繁衍生息,过着渔猎生活,有距今8000年钱粮湖坟山堡遗址、距今7300年君山乌龙尾遗址及距今4000年左右的许市老屋台遗址为证。2000年5月,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境内科学发掘、发现皂市下层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三个文化时期的文物。黄帝在君山铸鼎,尧女在境内植桑、始皇“浮江”至“湘山祠”等传说,妇孺皆知。天井山脚下的“青牛湾”是以老子坐骑命名的,至今流传着老子当年在此著《道德经》,说明境内曾是道家思想发源地。唐以后,文人墨客,迁客谪宦纷至沓来,以君山为背景或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宋史记载吟诗赞誉君山的著名文人有苏轼、滕子京、米芾、黄庭坚、陈与义等。明清时,文人墨客,歌咏君山深得人心,令人神往。故事作品中塑造的柳毅、吕洞宾等人物形象,在民间传得栩栩如生,气息神秘。民国末,因战争、水灾,境内文化景观遭到破坏,一派萧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文化设施大量增加。1982年前,各农场拥有设备齐全、初具规模的电影院、剧院、文化室、俱乐部、图书馆、书店、电视台、电影队。同时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创作队伍,在文学、诗歌、曲艺、戏剧创作等方面取得成就。1983年始,进一步加大群众文化设施的投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至2007年,已形成比较系统的城乡网络,共有文化馆(站)7站,电影院或录像放映厅56个,年放映1580场次,观众7.9万人次,业余表演团体345人,影剧院(场)礼堂等演映场所59所,座位8410个,无线广播取代有线广播,覆盖全境。电视起步于1971年公费购进,经历了黑白、彩色、平面、超平、液晶显示等阶段。至2007年,拥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9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8个,电视差转站3个,电视收视率6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建区后,文学艺术创作十分活跃,先后成立文学社团9个,文化艺术协会7个,作品大量涌现、新秀脱颖而出。建区11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各中心小学、中学均建有上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场内设施齐备,常年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赛,各类体育场所和设施发展到71个,其中大小运动场50个、篮球场13个、门球场6个、钓鱼基地11个,先后有944人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牌名次的有310人。

  

 

  君山处洞庭战略腹地,水陆要冲,湖湘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黄帝在此铸鼎祭天,夏禹征战南蛮途经此地。殷商武丁在此灭巴人方国。始皇带三千刑徒到湘山,蜀国名将马援统兵4万驻扎层山一带,魏蜀吴在境内“拉锯”大动干戈。晋江洲刺史桓玄在古三江口(今广兴洲一带)大败荆洲刺史殷仲堪水师。南宋农民领袖杨幺率10万农军占君山、筑水寨,以“农耕水战”与朝廷抗争6年之久,粉碎朝廷7次进攻,岳飞统20万官军屯兵境内旗杆嘴、层山、穆河铺及华容县试箭洲、上插旗,镇压杨幺起义。清康熙十七年(1678)清将领贝勒尚善统舟师八百余艘进入洞庭,屯兵柳林寨(今柳林洲镇)击败吴军,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境内及周边征战数年,各有胜负。

  在近、现代史上,君山人民为摆脱“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推翻“三座大山”奋起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农民运动等,都留有君山人民足迹。面对反动派的疯狂“围剿”,他们“笑挺胸膛向刀剑,甘洒热血写春秋”,前仆后继,一往无前,谱写一首又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洞庭特区赤卫队,以梭标马刀对抗枪炮,在贺龙、周逸群、崔琪等领导的红军支持下,四克华容城,创建苏维埃政府和洞庭特区红色政权、开辟东山革命根据地,使境内成为湘鄂西苏区前沿堡垒。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有数百名烈士英勇献身。周逸群在途经许市贾家凉亭时,遭敌伏击,壮烈牺牲;崔琪在采桑湖突围时不幸遇难。抗日战争时期,境内优秀儿女组成先锋队开赴抗日前线。境内沦陷后,国军与日军展开拉锯战,多次打败日军的进攻。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多次袭击日军驻点,在墨山、柿树岭、广兴洲等地都留有他们的足迹。解放前夕,境内人民协助解放军剿匪肃特,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共消灭匪特96股、4000余人。从此,政权才真正回到人民手里,是人民创造了历史、是历史造就了英雄。

  

 

  回眸君山近现代历史,社会发展波澜壮阔,人民革命艰苦卓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君山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历史,筹谋未来,君山人民充满信心,又面临困难,比如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培养的龙头企业龙头不大,拉不动农业现代化这驾“大马车”;工业生产配置不尽合理,缺乏骨干企业拳头产品,科技含量低,形不成集群效应,影响城镇化进程;流通领域环境欠优,蓄洪区和血吸虫病疫区的“帽子”还没有摘除;文化品牌包装不够,推介乏力,“藏在深闺人未知”;财政建设还没有摆脱“补助财政”、“吃饭财政”的困局;农场体制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多,维稳工作难度大。对此,全区人民和各级领导干部,会当警省自励,继往开来。“十一五”期间,是君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突出一点一线地区加速发展,促进长株潭“3+5”城市圈和环洞庭湖经济带发展,岳阳城区一体化和跨湖发展进程的加快,洞庭湖层山安全区、君山风力发电场、杭瑞高速、荆岳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必将为君山区的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万千般气象数君山雄奇。沐浴着中部崛起春风的君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日趋繁荣,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岳阳实施建设现代工业大市、现代物流旺市、现代旅游热市、现代农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区域,具备了接纳大投资、承载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君山区人民正发扬“尚德务实,开拓创新”的君山精神,朝“新型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区、秀美和谐新城区”的目标迈进。胜境名区君山,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她的勃勃生机,熠熠光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君山新闻网首页